关于举办第一届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的通知
为全面推进创新性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倡导研究生理实并重、刻骨钻研、积极探索,培养科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举办第一届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赛事简介
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吸引农业和涉农高校研究生参赛展示的重要平台。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实践大赛包括科技小院、牛精英、科技作品、渔菁英、志愿者技能5个专项赛事。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承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参赛对象
正式注册的在校研究生及已获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本科毕业生和本研贯通学生。
四、赛事指南
(一)牛精英
1.赛事内容:理论考核(采取闭卷测试形式)、牧场定项操作和评估答辩。
2.参赛方式:由各参赛学院自行组织,每个方向(肉牛、奶牛)要求不低于3支队伍参加。每队参赛选手限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不多于2人,每队设立指导教师1-2人。
3.报名方式:所有初赛参赛队伍请于2023年6月1日前登录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牛精英挑战赛官网进行注册-登录-报名(报名网址:https://cpipc.acge.org.cn/cw/hp/2c90800c7912a6b9017912ab3014000b),一旦注册,队伍信息不可更改。
(二)渔菁英
1.赛事内容:分为团体比赛和个人综合素质竞赛
团体比赛:分专业知识竞赛(笔试答题)、专业技能竞赛(实验操作)和创新创业能力竞赛(可行性方案答辩)三部分。
个人综合素质竞赛:由各参赛队伍择优推选1名队员围绕现场随机抽取的相关命题进行综合素质展示(中英文)。
2.参赛方式:团体比赛参赛学生由各学院组队,每个学院限报3支参赛队伍,每队参赛选手3人(其中至少2名研究生,队长必须为在读研究生)。每支参赛队伍可选1人参加个人综合素质竞赛。每队可设指导教师1人。
3.其他事项:2023年本赛事邀请函尚未公布,可进入“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官网参考往届通知。
(三)科技作品
1.参赛作品类型:申报参赛作品必须是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相关的科技作品,具体形式分为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自然科学类作品、社会科学类作品三类。
2.参赛作品形式: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须由3-6名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按第一完成人学历划分至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两类进行评审。
3.其他事项:2023年本赛事邀请函尚未公布,可进入“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官网参考往届通知。
(四)科技小院
1.参赛项目内容:参赛项目内容须为依托科技小院,围绕农业、农村一线的实际生产、生活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应用创新、产业创新等方式,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并派驻研究生深入农村开展的相关工作。
2.参赛项目类型:科技创新类、应用创新类、产业创新类三类,每支参赛团队可根据项目突出特点选定一个类别参赛,项目所涉及内容应源自于科技小院相关工作,并着重围绕其在某一突出方面对于乡村振兴的贡献,对项目进行详细阐述。
3.其他事项:2023年本赛事邀请函尚未公布,可进入“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官网参考往届通知。
(五)志愿者技能
1.作品提交(即日起至8月20日):各学院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团队推荐工作。
2.参赛报名(即日起至7月31日):参加初赛的团队都须在“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官网上进行注册并完成报名。(报名网址:https://cpipc.acge.org.cn/cw/hp/2c90800c7a132603017a139d4bfb06db)
五、作品提交
1.牛精英:2023年6月15日
2.渔菁英:2023年7月1日
3.科技作品:2023年9月15日
4.科技小院:2023年7月13日
5.志愿者技能:2023年8月15日
参赛队伍须在截止日期前,根据各赛事邀请函和参赛作品要求,将附件1及参赛作品一并发送至邮箱:mkszgyjsxczx2023@163.com
六、奖项设置
校赛经评审入围的作品,推荐参加全国比赛;未参加校内赛的团队和项目,原则上不能参加国赛
七、联系方式
请有参赛意愿的同学加入大赛官方QQ群(“武汉理工大学第一届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交流群”),群号:647208604。
联系人:余老师
附件1:第一届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校赛参赛情况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年6月2日